哪兩味藥能止頭痛、腰痛、腿痛 足跟痛 喝了小柴胡顆粒腰痛怎么回事
喝了小柴胡顆粒腰痛怎么回事
在中藥里,甘草是非常百搭的一味藥物,和溫藥在一起能驅寒,和寒藥在一起能清熱,和芍藥在一起能止痛。
有一個千古名方叫芍藥甘草湯。組成:白芍1、甘草各12克
芍藥甘草湯出自《傷寒論》,張仲景用它來緩急止痛。
一個是火急火燎的人,總靜不下來,剛坐下,話還沒說上幾句,凳子還沒捂熱,又要風風火火去往別處;再一個是有各種疼痛的人,疼痛同時又心急火燎,芍藥甘草湯就是非常好的止痛藥。
第一能治牙痛。有的捂著半邊臉,柔柔弱弱,用芍藥甘草湯,可能要多斟酌一下。但一個人痛到齜牙咧嘴,講起話依然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有點暴跳如雷,趕緊喝芍藥甘草湯。
甘潤平和,白芍內斂,主要入肝經(jīng),有柔肝作用,中醫(yī)認為,肝為剛臟,肝的火氣很足的,一個人脾氣急躁的主要原因在于肝,白芍和甘草加在一起,能夠把堅硬的,有棱有角的變得柔和。
第二能治頭痛。有一種頭痛因為肝血不足,身體里的血屬陰,陰不足,陽失去了制約,應該潛藏在水里,現(xiàn)在循經(jīng)上攻到頭部,稍微動一下氣,馬上頭痛難忍。這種痛位于頭部的一側或者雙側,以偏頭痛為主。白芍可以補血,把肝血補足,肝陽就乖乖潛藏下來,不再作亂。
芍藥甘草湯對風寒頭痛同樣有效果,《黃帝內經(jīng)》里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告誡要遠寒涼。比如很多人喜歡在早上洗頭,也不吹干,就出門,風一吹,內外因一勾結,血脈受寒而收縮,一收縮就會疼痛,就是中醫(yī)所說的“不通則痛”。用芍藥甘草湯沖服小柴胡顆粒,小柴胡顆粒把風寒發(fā)散出去,芍藥甘草湯能夠讓拘緊的,扭曲的,不安的血脈得到放松。
第三能治胃痛。有小娃白天零食吃多了,晚上肚子痛的蜷縮成兒,中醫(yī)看來是拘緊之象,就要松通松通,也是芍藥甘草湯“緩急”的另外一層意思。
第四能治坐骨神經(jīng)痛。痛起來就像電擊一樣,可以從腰一直電到腳跟;相比于頭痛,牙痛要嚴重一些,芍藥甘草湯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加重芍藥甘草的劑量。應用得當,再劇烈的疼痛也能止住。
第五能治腿痛。古代醫(yī)家把芍藥甘草湯叫做去杖湯,腿痛的連路都走不了,不得不依靠拐杖,這個方子喝了后,腿不痛了,拐杖也丟掉了。
第六能治痛經(jīng)。痛經(jīng)大多和體寒分不開關系,寒有凝滯、收引特點,血脈遇寒就會凝,運行起來變得磕磕絆絆,感覺就是痛,還會有血塊。芍藥甘草湯能讓收縮的血脈得到放松。
第七能治足跟痛。人到一定年紀后會衰老,衰老的不僅是容貌,還有筋骨,身上的筋會萎縮。腳底的筋萎縮,一走路就痛,芍藥甘草湯能養(yǎng)血柔筋,讓筋變得柔軟,變得放松,筋脈通暢,腿腳就會恢復力量。
芍藥甘草湯還能治咽痛、肩痛、心痛、腰痛......好像從頭到腳的疼痛都能治,是不錯的止痛良方,通常來講,吃一到兩副就能見效。不過有時候好像效果并沒有那么好,因為缺一味引經(jīng)藥。
頭痛加一味川芎,古人講頭痛不離川芎。川芎是引經(jīng)藥,負責把藥性引到頭面部。比如胃痛加元胡。古書上說,心痛欲死,速覓元胡。元胡對于心胃疼痛,效果非常好。比如痛經(jīng)加小茴香。小茴香是種子藥,種子的藥性是往下走的,剛好走到肚腹中去,本身又是一味溫性的藥物,用來調理虛寒性疾病再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