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備藥物合理使用及誤區(qū) 在生活中用藥莫忘的八項注意
相關企業(yè): 妙正醫(yī)藥清晨空腹服用的藥物
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腎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需要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這類藥的最佳服用時間是清晨空腹時。此時服藥可避免藥物對激素分泌的反射抑制作用,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的抑制減輕,也可以減輕不良反應。
患有高血壓的病人,大多需要終身服用降壓藥物。正確的服用降壓藥時間宜在清晨和午后,因為血壓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現一次高峰。為有效控制血壓,每日僅服一次的長效降壓藥宜在早晨7時左右,每日兩次的宜在下午4時補充一次。
餐前30~60分鐘服用的藥物
止瀉藥如鞣酸蛋白等宜在餐前30~60分鐘服用。鞣酸蛋白餐前服用,可迅速通過胃進入小腸,遇到堿性小腸液而分解出鞣酸,使蛋白凝固,起到收斂和止瀉作用。有些胃炎患者要吃氫氧化鋁或復方制劑(胃舒平)等,藥物在餐前服用可充分地吸附在胃壁上,形成一層保護膜,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促進胃動力的藥物也應該在餐前30分鐘服用,以利于促進胃蠕動和食物向下排空,幫助消化。降血糖藥如甲磺丁脲(甲糖寧)、格列本脲(優(yōu)降糖)、格列喹酮(糖適平)等,小劑量在餐前服用療效高,血漿達到峰濃度時間比餐中服用短。
用餐時與食物同服的藥物
助消化藥如乳酶生、酵母、胰酶、淀粉酶等,與食物同服可以發(fā)揮酶的助消化作用,并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壞。降糖藥如二甲雙胍(格華止)、阿卡波糖(拜糖平)等,宜餐中服,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非甾體類抗炎藥,如消炎痛、比羅西康(炎痛喜康)、美洛喜康(莫比可)等,與食物同服也避免了對胃黏膜的刺激,并可使藥物抗炎止痛效果更持久。
餐后15分鐘到30分鐘服用的藥
一般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碘化鉀、氯化銨、呋喃丙胺、黃連素等,餐后服用可以避免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
在睡前服用的藥物
催眠類藥物要在睡前10~30分鐘服用。因哮喘多在凌晨發(fā)生,因此平喘藥,如沙丁胺醇、氨茶堿等睡前服用止喘效果更好。降血脂藥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也應睡前服用。因為肝臟合成脂肪的峰期多在夜間,睡前服用有助于提高療效。
不能嚼碎服用的藥物
許多藥物在胃液的酸性條件下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失效或對胃黏膜有刺激,還有的藥只有在小腸中才能吸收,例如腸溶性阿司匹林。還有一些控釋片,是在普通藥片外層包被一層半透膜。當藥片進入胃內后,胃液可通過半透膜進入藥片內溶解部分藥物,藥物溶液通過膜上小孔緩慢釋放而發(fā)揮作用。若嚼碎了服用,會破壞半透膜,不能起到緩慢釋放和對胃黏膜保護的作用。
不宜用熱水送服的藥物
助消化藥如胃酶合劑、胰蛋白酶、雙歧桿菌等的主要成分多是酶、活性蛋白質或益生菌,受熱后即凝固變性而失去作用,達不到助消化的目的。維生素類藥物如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受熱后易還原破壞而失去藥效。止咳糖漿類藥物,糖漿多為復方制劑,若用熱水沖服,會稀釋藥液,降低黏稠度而影響療效。
吃后要多喝水的藥物
利膽藥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出,有助于膽道內的泥沙樣結石和少量其他結石排出。但有些利膽藥可引起膽汁過度分泌和腹瀉,因此應盡量多飲水。抗感染藥物如磺胺類藥物、氨基甙類藥物大多經腎臟排泄,高濃度時對腎臟有毒害作用,還可以形成結晶。大量飲水,堿化尿液,可促進結晶溶解排出,也可加速藥物排泄出體外。
妙正醫(yī)藥溫馨提示:上述就是對用藥的注意事項的介紹,現在應該有了解了吧,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一定不要忽視了對用藥的正確性的認識,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