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查:
1.病理學檢查:囊腫即鼻竇黏膜,常因受壓而變薄,使細胞失去纖毛,也有因慢性炎癥而纖維化者。正常的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下可見慢性炎性浸潤,有時呈息肉樣,間可見腺體呈囊性擴大,囊腫內容物多呈淡黃色、棕褐色或暗綠色的黏稠液體,有時呈血性,內含膽固醇。病程愈長,濃度愈高,從漿液性、黏液性、奶酪狀至樹膠狀。繼發(fā)感染后,液體內充滿膿細胞。囊腫緩慢發(fā)展,逐漸增大,竇壁骨質受壓變薄。竇壁光滑,較大的蝶竇囊腫可壓迫破壞相鄰骨質如視神經(jīng)孔、眶尖、眶上裂、鞍背及篩竇等處。晚期額竇黏液囊腫可破壞額竇后壁,使黏膜與硬腦膜粘連形成硬腦膜外黏液囊腫。
2.X線 X線檢查常發(fā)現(xiàn)患側鼻竇影混濁,竇腔擴大。
3.超聲波 囊性腫物在超聲上有典型表現(xiàn)。B超特點在于病變的眼眶上方或內側的位置特殊,其次病變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占位病變,內回聲很弱。囊腫后界可能光滑或不規(guī)則。眼旁掃描時可發(fā)現(xiàn)眶內上方或內側有較大的囊性腫物。眼眶內上方或內側任何囊性病變均應首先考慮是黏液囊腫的可能。A超顯示典型的囊性腫物圖像,體積較大、低內反射、衰減不明顯,病變位于眼眶內上方或鼻側,常致眼球受壓。病變邊界清楚,進出囊腫波峰很高。此時容易誤診為眼眶內病變,如果發(fā)現(xiàn)病變的直徑明顯超過眼球與眶壁間的距離,應首先考慮鼻竇腫瘤眶內蔓延,當然也不排除眼眶內病變向鼻竇蔓延的可能。
超聲顯示的囊腫內回聲或反射根據(jù)病變內容不同而稍有差異。如為密度一致的黏液,超聲顯示為無回聲或液平段;如內有成團的膿液或黏液中混有其他有形成分,則超聲顯示弱回聲。
4.CT掃描 可見病變起源于額竇、篩竇或額篩竇,竇腔擴大,密度增高,均質,冠狀CT更能顯示病變與眼眶的關系。竇壁因慢性壓迫常常消失,囊腫侵及眶內,致眶內結構移位。如囊腫經(jīng)破裂的眼眶骨膜進入眼眶,則出現(xiàn)眼眶膿腫或蜂窩織炎癥狀和影像學表現(xiàn)。
如囊腫發(fā)生于額竇,病變向眶上方侵及,橫軸位CT時易診斷為眶內原發(fā)腫瘤,因為橫軸位CT無法顯示病變與鼻竇的關系。
體積較大的黏液囊腫可壓迫眶骨壁變薄,吸收甚至缺失,病變蔓延至鄰近骨內和顱內,出現(xiàn)頭痛等癥狀。
5.MRI 病變的不同時期可有不同的信號強度。開始病變因黏液內有大量水分,T1WI為中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在慢性期蛋白濃縮增加,水分逐漸吸收,囊腫在T1WI和T2WI為高信號,時間更長的病變T1WI和T2WI均為低信號。如果是黏液膿腫,感染成分黏度增加導致T1縮短,囊腫本身無增強現(xiàn)象,而囊壁則有信號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