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肌無力一般治療
(一)治療
1.治療方案
(1)首選方案:胸腺摘除,若術后病情明顯惡化,可輔以血漿交換、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及膽堿酯酶抑制藥等治療。
(2)次選方案:病情嚴重不能胸腺摘除者可用血漿交換或大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配合腎上腺皮質類固醇,逐漸過渡到單用皮質類固醇,病情好轉且穩(wěn)定2個月后行胸腺摘除,術后維持原劑量2個月,再緩慢減量2~4年,至停用。
(3)三選方案:不能或拒絕胸腺摘除的MG病人,危重者首選血漿交換或大劑量免疫球蛋白,非危重者首選皮質類固醇治療,在皮質類固醇減量過程中,可適量加用硫唑嘌呤等其他免疫抑制藥,減少或減輕反跳現象。
(4)四選方案:拒絕或不能作胸腺摘除,又拒絕或不能耐受皮質類固醇治療的MG病人,可用環(huán)磷酰胺等免疫抑制藥治療。
2.主要治療方法
(1)膽堿酯酶抑制藥:常用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安貝氯胺(酶抑寧)。溴吡斯的明最常用,副作用較小,成人起始量60mg口服,每4h1次??筛鶕R床表現增加劑量,若病人有飲食困難可在飯前30min服藥,如病人晨起行走困難,可在起床前服長效溴吡斯的明180mg。其毒蕈堿樣副作用表現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流涎、支氣管分泌物增多、流淚、瞳孔縮小利出汗等,預先給予阿托品0.4mg可緩解其毒蕈堿癥狀,但阿托品過量可引起精神癥狀。無證據表明兩藥合用比單藥治療效果更好。雖然抗膽堿能藥物療效較好,但有局限件,如眼肌型MG用藥后眼瞼下垂可改善,但有些患者復視常持續(xù)存在;全身型MG可明顯改善癥狀,但難以消除。此類藥物能抑制膽堿酯酶活力,使Ach免于水解,可改善神經肌肉遞質的傳遞,使肌力暫時好轉,為有效的對癥療法。通常用吡啶斯的明(pyridostigmine)60~120mg, 3~4次/d,在餐前半小時服藥。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加量,調至肌力好轉,能夠維持進食和起居活動為宜,避免藥物過量。為緩解腹痛、流涎等副作用,可同時服少量阿托品。此外,應防止長期濫用膽堿酯酶抑制藥,以免阻礙nAchR的修復。
(2)免疫抑制藥:
?、倨べ|類固醇:對T細胞抑制作用較強。抑制胸腺生發(fā)中心形成,減少nAchR-Ab的合成。適用于各型MG,眼肌型患兒顯效快而明顯,但每于感冒時復發(fā)。也可用于胸腺瘤手術前后。腎上腺皮質類固醇類通常對所有年齡的中至重度MG病人,特別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不論其是否做過胸腺切除,都較為有效而安全,常同時合用抗膽堿酯酶藥。常用于胸腺切除術的術前處理,或因手術療效出現較晚,胸腺切除術后的過渡期也可使用。用此療法的病人應攝入高蛋白、低糖,并補充含鉀豐富的飲食,必要時需服用制酸藥。目前采用的治療方法有3種; ① 大劑量遞減隔日療法:隔日服潑尼松60~80mg/d開始,癥狀改善多在1個月內出現,常于數月后療效達到高峰,此時可逐漸減少劑量,直至隔日服20~40mg/d的維持量。維持量的選擇標準是不引起癥狀惡化的最少劑量。②小劑量遞增隔日療法:隔日服潑尼松20mg/d開始,每周遞增10mg,直至隔日服70~80mg/d或取得明顯療效為止;該法病情改善速度減慢,最大療效常見于用藥后5個月;使病情加重的幾率較少,但病情惡化的日期可能推遲,使醫(yī)生和患者的警惕性削弱,故較推崇大劑量隔日療法。 ③ 大劑量沖擊療法:大劑量隔日療法不能緩解或反復發(fā)生危象的病例,可試用甲潑尼龍1000mg/d,連用3d的沖擊療法。經驗表明1個療程常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隔2周還可以再重復1個療程,可進行2~3個療程。用藥劑量、間隔時間及療程次數、均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做個體化處理。皮質類固醇類的副作用如庫欣綜合征、高血壓、糖尿病、胃潰瘍、白內障、骨質疏松和戒斷綜合征等亦不容忽視。
?、诩毎拘运幬铮簩ζべ|類固醇類藥治療無效或合并有胸腺瘤的病人,可采用細胞毒性藥物治療。環(huán)磷酰胺(CTX)對B細胞抑制較顯著。成人常用量為100 mg/d。對反復發(fā)生危象者靜滴200~400mg/d,總量10g左右有效。胸腺瘤切除術后療效不佳者,可聯(lián)合化療:環(huán)磷酰胺800mg/m2、阿霉素50mg/m2、長春新堿1.4mg/m2,還可加用潑尼松40mg/m2,每3~4周為一周期,有的獲顯著療效。須注意毒副作用及血象。硫唑嘌呤(AZA)抑制CD4 T細胞,一般8周以后顯效。
(3)血漿置換:血漿置換或常用于胸腺切除術病人的術前處理、以避免或改善術后呼吸危象。一般術前置換體內5%的血以保證患者經得起手術;也用于其他類型的危象,絕大多數患者癥狀都有程度不等的改善,可持續(xù)數天或數月。該法雖安全,但費用昂貴。
(4)免疫球蛋白: 0.4g /(kg·d)靜脈滴注,連用5d療法,用于各種類型的危象。副作用有頭痛、無菌性腦膜炎、感冒樣癥狀,l~2d內癥狀可緩解。該法比血漿置換療法簡單易行,該兩種療法在病情加重時都對使用。
(5)免疫抑制劑:激素治療半年內無改善,應考慮選用硫唑嘌呤或環(huán)磷酰胺。成人硫唑嘌呤的初始劑量為1~2mg/(kg·d),維持量為3mg/(kg·d),與食物一起服用以防惡心。應注意其骨髓抑制和感染的易感性,應定期檢查血象,—旦白細胞低于3x109/L即停用,還應注意肝、腎功能。
(6)胸腺放射治療或胸腺切除術:針對胸腺放療或手術切除,能直接抑制或清除胸腺中自體免疫應答的策源地及腫瘤病灶。迄今胸腺放療還是對MG一種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法,被稱為“非手術的手術治療”。適用于藥物療效不佳、易復發(fā)病人,巨大或多個胸腺瘤無法手術者,或惡性腫瘤術后可追加此治療。常用劑量為40~50Gy,采用60鈷(60Co)、直線加速器及電子束照射,療效較穩(wěn)定。
胸腺切除術:胸腺切除仍然是MG的基本療法,適用于全身型MG、藥效不佳或多次出現危象病人。發(fā)病3~5年的中年女性病人療效甚佳。伴有胸腺瘤的各型MG病人,手術切除療效雖較差,仍應盡可能爭取手術切除病灶。Blalock等對20例重癥肌無力病人施行胸腺切除術總結發(fā)現,重癥肌無力病人施行胸腺切除術是治療重癥肌無力的重要治療手段。手術治療在癥狀控制較非手術治療有明顯優(yōu)越性。大多數作者認為內科治療無效,或用藥物治療出現不良的副作用,而受到限制時,再施行胸腺切除術。亦有作者(Jaretzki等1988,Cop-per等1988)主張在早期就施行手術,病程越短手術效果越好。由于重癥病例、抵抗能力差的患者手術風險高,需要規(guī)范圍手術期處理來降低手術近期死亡率。
?、傩g前準備及注意事項:除常規(guī)術前禁煙、糾正低蛋白血癥、貧血外,應用抗膽堿酯酶藥物控制癥狀。術前1個月開始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丙種球蛋白),配合應用血漿置換或過濾重輸。所有病人術前須做X線片和CT掃描進行評估,以除外胸腺瘤的存在。盡量避免使用可能干擾神經肌肉間的傳導功能而加重肌無力癥狀的藥物如奎尼丁、奎寧、普萘洛爾(心得安)、多粘菌素、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氨基苷糖類抗生素;麻醉藥乙醚,肌松劑包括筒箭毒堿(箭毒);避免使用中樞神經抑制藥如嗎啡等。術前常規(guī)檢查AchRab、PsMab和CAEab。
?、诼樽恚菏走x全身麻醉,因手術可能損傷胸膜而進入胸腔。麻醉應用短效巴比妥類藥作誘導,再用全身麻醉維持,術中連續(xù)監(jiān)測心電圖、血壓及血氣分析。術中避免使用抗膽堿酯酶藥物。
③切口:可經胸骨正中切口或經頸部切口,擴大胸腺切除術可采用上述聯(lián)合切口。經頸切口輔以電視胸腔鏡切除胸腺操作方便,創(chuàng)傷小,術后病發(fā)率低,易為病人接受。外科醫(yī)師大多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或胸骨部分切開,或胸骨第4肋間橫切口。許多報道認為胸腺切除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療效與徹底切除胸腺組織有一定的相關。由于異位及迷走胸腺可廣泛分布于縱隔脂肪之中,故認為清掃頸部和縱隔脂肪以清除異位胸腺組織可提高遠期療效。
?、苁中g方法:
A.經胸骨胸腺切除術:取平臥位或低半臥位,經胸骨正中即自胸骨柄至第4肋水平,鋸開胸骨,必要時也可做全胸骨切開。對巨大胸腺瘤,二次手術,或肥胖短頸病人,可輔以頸橫切口。在胸骨切口兩側涂以骨蠟后,以胸骨牽開器暴露前上縱隔及頸根部。
由于腫瘤多位于切口上部,推開左右胸膜,即可暴露呈灰白淡紅色胸腺與周圍的縱隔黃色脂肪明顯不同。自一側胸腺下極銳性向上解剖分離,在胸骨甲狀肌下面先確認頸深筋膜的縱隔延伸,分離過程中要遇左、右與中間胸腺動脈后結扎切斷。向側方游離避開膈神經,否則會造成術后膈麻痹。分離切斷1~2支引流入左無名靜脈下方的胸腺靜脈。一側或兩側的胸腺上極偶可進入無名靜脈的后方,兩側上極頂端,常有來自甲狀腺下動脈的動脈分支,注意勿損傷,避免誤傷下甲狀旁腺。仔細檢查縱隔有無異位胸腺或殘余胸腺,研究證明自頸部至膈肌的脂肪組織中可能存在微小的胸腺瘤或增生的胸腺組織,手術時要一并清除。
徹底止血尤其注意胸骨前后膜和胸骨斷面的出血。于前縱隔最低位置放置引流管,胸膜部分切除無法修補的適當擴大胸膜缺口改為胸腔引流。不銹鋼絲固定劈開的胸骨,勿損傷胸骨兩側的內乳動脈,鋼絲穿過胸骨部位的出血可電凝止血。注意圍繞的鋼絲殘端置于合適位置,以免術后造成病人不適,分層縫合骨膜、胸大肌筋膜和皮膚。
B.經頸部胸腺切除術:現多輔以電視胸腔鏡切除胸腺。取仰臥位,兩肩抬高,頭稍后仰。取胸骨上窩2cm為中點沿皮折行弧形切口,兩側達胸鎖乳突肌。在頸闊肌平面下游離皮瓣,上至甲狀腺水平,下達胸骨水平。正中分開條狀肌,在胸骨甲狀肌下即可見到胸腺。結扎切斷甲狀腺下靜脈后即可見到胸腺的左上極。留結扎線作牽引。以同法解剖右上極,并在切斷前結扎,將兩極充分游離至胸骨切跡水平,前方血管即無名靜脈。將胸腺從胸骨后壁游離,將兩上極向上牽拉時,即可見到胸腺靜脈,給予結扎切斷。先游離胸腺的右側方,隨向下延伸至右下極。將胸腺與主動脈與心包前方游離,最后游離左下極及其尾端,該部常向下延伸至主動脈肺窗。全部游離胸腺后,將胸腺連同前縱隔脂肪全部切除,置管引流縱隔后,逐層縫合切口??p合頸闊肌后拔除引流管,充分擴肺,如此雖一側或兩側胸膜有小破裂,亦不必置胸管引流。
?、菪g后處理:術后病人未清醒要留置氣管插管返回病房并進行呼吸監(jiān)護,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3~5天內不能撤除輔助呼吸,應做氣管切開,置胃管進食和藥物治療;病人清醒咽喉肌肉恢復正常即:能自主呼吸、咳嗽,血氣分析各項指標顯示呼吸功能正常時可拔除氣管插管,鼓勵病人咳嗽、咳痰,加強護理。
重癥肌無力病人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免疫功能改變及術后對敏感性改變,會引起肌無力癥狀的加重或出現蕈毒堿樣反應,術后繼續(xù)抗膽堿酯酶藥物治療。劑量根據病情調整。術前已加服潑尼松的病人,術后僅用激素類藥物,口服或靜脈給藥。直到最后癥狀消失后停藥。如果術中發(fā)現胸腺瘤者,術中發(fā)現周圍組織浸潤,術后癥狀不穩(wěn)定的患者,術后要常規(guī)放療前縱隔區(qū)。
?、奘中g效果:術后早期效果良好,病死率為0%~2%,關于病人年齡、性別、疾病分類等因素對手術效果的影響,臨床資料報道:一般認為重癥肌無力伴有胸腺瘤者,其手術效果不如無瘤存在者;年輕女性伴發(fā)胸腺肥大或增生的Ⅱ型重癥肌無力病人手術效果較好;術前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滴度較高而術后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者效果較佳。由于重癥肌無力病變范圍很難分期,無法對藥物治療、血漿置換、胸腺放療和胸腺切除進行比較和評價。
(7)其他治療:除以上常用療法外,尚有經皮穿刺胸腺微波介入、血漿交換或凈化、丙種球蛋白大劑量靜脈注射免疫吸附和抗CD4 -McAb等治療。MG按中醫(yī)辯證認為屬脾腎虛損,常以補中益氣湯為基本治法,重用黃芪。
(8)危象的處理:須緊急搶救。首先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有效呼吸。呼吸肌麻痹輕者,鼓勵咳痰、吸氧、或俯臥、頭放低、胸外加壓人工呼吸。若呼吸和咳痰嚴重無力、痰多,宜及早氣管插管或切開氣管,進行人工呼吸和吸痰。檢查原膽堿酯酶抑制藥的劑量和用藥時間,注意用藥不足或過量。針對不同類型的危象,給予相應藥物治療:如對肌無力危象,先肌內注射新斯的明1mg,然后根據病情,每隔0.5~1小時注射0.5~1mg。少量多次用藥可以避免發(fā)生膽堿能危象。若肌無力反而加重,則表明已發(fā)生膽堿能危象,立即停用膽堿酯酶抑制藥,可靜脈注射阿托品1~2 mg。對反拗性危象,宜停止以上用藥,靜脈輸入地塞米松或甲基氫化潑尼松琥珀酸鈉500 mg,1次/d,連續(xù)6天,可使肌肉運動終板功能恢復,以后恢復重新確定膽堿酯酶抑制藥用量。危象多由感染引起,可給予青霉素等抗感染藥物。重癥肌無力可并發(fā)心功能損害,還應注意穩(wěn)定血壓。
潘鐵成等提出重癥肌無力治療基本觀點如下:
?、傺奂⌒?。尤其是兒童患者,宜選用潑尼松“中劑量沖擊、小劑量維持”療法。
?、谘铀杓⌒?。宜首選AChEI和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
?、垩奂⌒秃脱铀杓⌒突颊摺J褂闷べ|類固醇激素或吡啶斯的明治療后癥狀有反復,效果逐漸減效時,宜選用其他免疫抑制劑如環(huán)磷酰胺、硫唑嘌呤或環(huán)孢素等。
?、苎奂⌒突蛉硇突颊?。上述治療效果欠佳,而又有條件者,可使用大劑量人血丙種球蛋白(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療法。
?、輰τ谖O?尤其是肌無力危象伴有膽堿能危象)、胸腺手術前準備、胸腺切除后癥狀明顯加重者或全身型藥物治療效果不好者,可選用血漿交換療法。
?、奕硇退幬镏委熜Ч患鸦蛐叵倭霾荒苁中g者可選用胸腺放療。
?、邔τ行叵倭觥⑵渌愋偷男叵俨∽兓蛉硇蚆G患者藥物治療逐漸減效者。均可選用胸腺切除術(均須按規(guī)范進行圍手術期處理)。
⑧胸腺瘤不能承受手術或不宜手術者,可選用胸腺X刀治療。
?、崴蠱G患者包括胸腺術后,為了提高療效、減少激素用量、預防復發(fā)和鞏固治療效果,可加用中藥(如:扶正強筋片)輔助治療。
(二)預后
不同臨床類型,以及個體對治療的不同反應與差異,預后大不相同。反復出現危象或合并胸腺瘤者,預后較差。
臨床療效分級:
1.臨床痊愈 病人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能參與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停用MG治療藥物,3年以上無復發(fā)者。
2.臨床近期痊愈 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停用MG治療藥物或減量3/4以上,1月以上無復發(fā)者。
3.顯效 臨床癥狀、體征明顯好轉,患者能自理生活,堅持學習或從事輕微工作,MG治療藥物減量1/2以上,1個月以上無復發(fā)者。
4.好轉 臨床癥狀、體征好轉,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有改善,MG治療藥物減量1/4以上,1個月以上無復發(fā)者。
5.無效 病人臨床癥狀、體征無好轉,甚至惡化者。
重癥肌無力辨證論治
中藥治療:
肌力康復湯; 黨參20g草氏25g雪川15g;苡仁15g木主10g枳殼10g僵蠶10g山萸10g菟絲子10g;山藥12g杞子12g陳皮8g升麻8g炙草6g;胎盤10麻黃1g寸子10g冬蟲夏草3甲珠10復方馬錢子散0.2沖服
用上方治療重癥肌無力患者1958例,經用藥 2-4療程,其中,治愈者1031例,顯效者 875例,有效率達到97.35%,愈后者經隨訪3年,均未復發(fā).
【用法】水煎服.每付煎3次,兌一塊,分3次服,每日服2-3次,15付一個療程
重癥肌無力的中醫(yī)綜合療法
根據臨床表現將肌病分為脾胃虛弱、氣血兩虛、肝腎虧虛和脾腎兩虛四個常見證型,根據“虛則補之,損者益之”的治療原則,以健脾益氣、補益氣血、滋補肝腎、溫陽補腎為基本治療方法,并輔以祛瘀活血、舒筋活絡等療法,選用黃芪、人參、白術、當歸、柴胡、升麻、枸杞子、附子、仙靈脾、仙茅等通過內服外用以及循經藥浴、按摩、針灸等綜合療法治療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