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性乳腺增生癥一般治療
單純性乳腺增生癥西醫(yī)治療
一、藥物治療
1、碘制劑治療:
(1)作用原理:
碘劑作用于垂體前葉,可使其產生黃體素,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緩解其對乳腺的刺激作用,恢復卵巢正常功能,減緩乳腺增生,改善患者乳痛癥狀。
(2)用法:
5%碘化鉀10ml,3次/d,口服。
(3)注意事項:
此治療時間不宜太長,以免造成體內激素紊亂,還可影響甲狀腺功能。
2、激素治療
(1)達那唑:
作用原理:
又名炔睪醇,為17d-乙炔睪醇的衍生物,可作用于丘腦下部、垂體及卵巢,抑制卵巢功能,減少促卵激素(FSH)和促黃體素(LH)的分泌,并能降低血清泌乳素(PRL)水平。
用法:
每次200~300mg,口服,2~3次/d。1個月后減量為每天100mg,治療2個月有效者,可繼續(xù)減量為隔天100mg或僅在黃體期內用藥。
注意事項:
不良反應有體重增加、痤瘡、多毛和月經失調等。
(2)他莫昔芬(三苯氧胺):
作用原理:
為合成雌激素受體拮抗藥,競爭性地與雌激素受體結合,阻斷過高含量的雌激素對乳腺增生作用。
用法:
可按周期給藥,在月經后2~5天開始口服 他莫昔芬,每次10mg,2次/d。共用藥15~20天。
侯孝云等采用小劑量他莫昔芬治療乳腺增生癥,月經后第4天至行經前1天,每天10mg,1次口服,連續(xù)服用4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總有效率為97.8%。
注意事項:
他莫昔芬的不良反應是月經紊亂、白帶異常,并可能提高發(fā)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且療程結束后部分患者乳腺疼痛和結節(jié)復發(fā)。因此對適應證的選擇、劑量和療程,應進一步研究。
(3)溴隱亭:
作用原理:
溴隱亭是一種血清泌乳素的抑制劑,它是多巴胺受體的長效激活劑,通過它作用于垂體泌乳細胞多巴胺受體,釋放多巴胺來抑制泌乳細胞合成及釋放泌乳素。
用法:
采用周期給藥,即月經來潮的第11~13天,每天服溴隱亭1.25mg,自第14天至下次月經來潮時,服用1.25mg,2次/d。用藥時間一般不超過6個月。
注意事項:
本藥的不良反應有惡心、頭暈等癥狀,還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應引起注意。
(4)已烯雌粉:
作用原理:
乙烯雌粉是雌激素的一種,主要用于雌激素低下癥及激素平衡失調引起的功能性出血、閉經等。
用法:
第1個月經間期,每周口服2次,每次1mg,連服3周;第2個月經間期,每周給藥1次,每次1mg;第3個月經間期僅給藥1次,1mg。
注意事項:
這個藥必須有嚴格的適應癥,沒有正規(guī)醫(yī)院醫(yī)生的處分不能隨便服用,也不能隨便停藥。
(5)黃體酮:
作用原理:
黃體酮又名孕酮,為孕激素。用來人工調整月經周期具有一定作用。黃體酮有口服和注射兩種劑型。
用法:
月經前兩周,每周2次,每次5mg,總量20~40mg。
注意事項:
黃體酮屬于處方藥,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另外,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要慎用黃體酮。
(6)睪酮:
作用原理:
女性體內睪酮,50%由外周雄烯二酮轉化而來,腎上腺皮質分泌的約25%,僅25%來自卵巢。主要功能是促進陰蒂、陰唇和陰阜的發(fā)育。對雌激素有拮抗作用,對全身代謝有一定影響。
用法:
月經后10天開始用藥,每天5~15mg。
注意事項:
月經來潮時停藥,每個月經周期不得超過100mg。
單純性乳腺增生癥辨證論治
單純性乳腺增生癥中醫(yī)治療
從中醫(yī)上來說,內分泌失調是陰虛的表現,是由氣血淤滯所造成。淤血滯留體內、脈絡受阻、外毒入侵人體、產后惡露不下等都可能會引致氣血淤滯。
因此,治療本病,要從調節(jié)內分泌入手,令氣血通暢,使精血滋養(yǎng)全身,促進血液循環(huán),由內而外的全面調理。根據中醫(yī)的辨證施治原則,對功能亢進者應多注意養(yǎng)陰治療,而對于功能減退者往往表現有氣血兩虛、腎虛等,一般是給予補血益氣、補腎等治療,使情況得以改善。
一、民間治療方法:(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yī)生)
1、敷臍療法
(1)處方:
蒲公英、木香、當歸、白芷、山梔、薄荷各30克,紫花地丁、瓜蔞、黃茋、郁金各18克,麝香4克。
(2)用法:
藥研細末,用酒精清洗肚臍部后擦干,填塞藥粉0。5克,用棉花輕柔按壓,膠布固定,3天換藥1次,8次為1療程。敷臍3個療程,有效率達99。3%
(3)禁忌:
月經過多及功能性出血者忌用。
2、內外兼治法
(1)內服:
中成藥逍遙丸:
每服6克,日3次,溫開水下
(1)外敷:
處方:
雞血藤、絲瓜絡、桑寄生、澤蘭、紅花、香附、川芎、連翹、瓜蔞、大黃、硭硝各30克。
用法:
藥用兩個布袋分裝,置鍋中蒸熱后灑酒少許,熱敷患側乳房30分鐘,日2次,1劑藥用10次,10天為1療程
療效:
內外用藥1-2療程,治愈率達95。6%
二、按摩療法:
1、足底部反射區(qū):
(1)部位:
頭部(大腦)、腦垂體、小腦及腦干、頸項、斜方肌、肺及支氣管、甲狀旁腺、肝、膽囊、心、脾、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生殖腺。
(2)手法:
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jié)點法、拇指關節(jié)刮法、鉗法、按法、食指關節(jié)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擊法等。
2、足內側反射區(qū):
(1)部位:
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尿道及陰道、子宮。
(2)手法:
食指外側緣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擊法等。
3、足外側反射區(qū):
(1)部位:
肩胛骨、生殖腺。
(2)手法:
食指外側緣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擊法等。
4、足背部反射區(qū):
(1)部位:
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肋骨、膈、胸(乳房)、胸部淋巴腺(胸腺)。
(2)手法:
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jié)點法、分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