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底、料分開煮
大多數(shù)人煮粥時習慣將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全倒進鍋里,好的煮粥方法并不是這樣做。應該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頭煮,煮的煮,焯的焯,最后再擱在一塊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10分鐘,這樣熬出的鍋品清爽不渾濁,每樣東西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特別是輔料為肉類及海鮮時,更應粥底和輔料分開。
2、掌握火候
先用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熬約30分鐘,火的大小轉換直接關系到粥的味道的好壞。
3、攪拌
原來我們煮粥之所以要攪拌,是為了怕粥糊底,用熱水煮粥就沒有了了糊底的擔憂。還要攪是為了"出稠",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鐘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xù)約10分鐘,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4、熬粥的米要泡多久
熬粥的米最好不要泡一個晚上,一方面是因為夏季氣溫高,容易滋生細菌;另一方面,大米浸泡太久容易造成營養(yǎng)流失。大米的最佳浸泡時長是半小時~3小時左右。如果想要浸泡一晚上,不妨通過高壓電飯煲預約時間的方式,這樣既不會有營養(yǎng)流失,也不容易滋生細菌,而且早上起床可以直接食用。
5、米水比例
對于廚房菜鳥來說,為了避免把粥煮成米飯或者米湯水,掌握熬粥的米水比例非常重要。下面為大家介紹3種不同濃稠度粥品的米水比例,大家可以各自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
米1杯:水6杯;米飯1碗:水5杯,這樣煮出的稀飯米湯較少。
米1杯:水8杯;米飯1碗:水7杯,煮出稀飯的濃度較為適中,接近一般臺式稀飯的黏稠度。
米1杯:水12杯;米飯1碗:水10杯,這樣煮出稀飯水分較多,以小火熬煮約40分鐘至米粒幾乎化在水里的程度。即是廣式粥品黏稠度。
6、要開水下鍋
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好方法卻是用開水煮粥,冷水煮粥要糊底,開水下鍋就不會有此現(xiàn)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