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一般治療
一、西醫(yī)治療
1、鎮(zhèn)靜:
皮下或肌肉注射嗎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mg,使病人安靜,擴張外周血管,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呼吸困難。對老年人,神志不清,已有呼吸抑制,休克或合并肺部感染者禁用。
2、吸氧:
加壓高流量給氧每分鐘6-8升,可流經(jīng)25-70%酒精后用鼻管吸入,加壓可減少肺泡內(nèi)液體滲出,酒精能降低泡沫的表面張力使泡沫破裂,從而改善通氣,也可使用有機硅消泡劑消除泡沫。
3、減少靜脈回流:
患者取坐位或臥位,兩腿下垂,以減少靜脈回流,必要時,可加止血帶于四肢,輪流結(jié)扎三個肢體,每5分鐘換一肢體,平均每肢體扎15分鐘,放松5分鐘,以保證肢體循環(huán)不受影響。
4、利尿:
靜脈給予作用快而強的利尿劑如速尿20-40mg或利尿酸鈉25-40mg加入葡萄糖內(nèi)靜脈注射,以減少血容量,減輕心臟負荷,應注意防止或糾正大量利尿時所伴發(fā)的低血鉀癥和低血容量。
5、血管擴張劑:
靜脈滴注硝普鈉或酚妥拉明以降低肺循環(huán)壓力,但應注意勿引起低血壓,也可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二硝酸異山梨醇降低肺循環(huán)靜脈壓。
6、強心藥:
如近期未用過洋地黃類藥物者,可靜脈注射快速作用的洋地黃類制劑,如西地蘭、毒毛旋花子甙K等,對二尖瓣狹窄所引起的肺水腫,除伴有心室率快的心房顫動外,不用強心藥,以免因右心室輸出量增加而加重肺充血。
7、氨茶堿:
對伴有支氣管痙攣者可選用,氨茶堿0.25g加入10%葡萄糖液20ml稀釋后靜脈緩慢注入,可減輕支氣管痙攣,擴張冠狀動脈和加強利尿。副作用: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動過速。故應慎用。
8、皮質(zhì)激素:
氫化考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亦有助肺水腫的控制。
9、原有疾病和誘發(fā)因素治療:
如有發(fā)作快速性心律失常,應迅速控制。
心衰辨證論治
二、中醫(yī)療法
1)心肺氣虛:
治則治法:養(yǎng)心補肺。
方藥:養(yǎng)心湯(《證治準繩》)合補肺湯(《永類鈐方》)加減。藥用人參,五味子、熟地、紫菀、桑白皮、黃芪、肉桂、當歸、川芎、半夏、茯苓、遠志、酸棗仁、柏子仁、茯神、甘草。
方義分析:方中以人參、五味子、黃芪補心肺之氣;熟地養(yǎng)陰;紫菀、桑白皮化痰清利肺氣;肉桂、半夏能溫中健脾,助氣血生化之源;當歸、川芎、茯苓、遠志、酸棗仁、柏子仁,茯神養(yǎng)血安神。
加減:若肺氣虛較重,以補肺湯為主,稍加補心氣之品。若心氣虛較重,以養(yǎng)心湯為主, 稍加補肺氣之品。
2)氣虛血瘀:
治則治法:益氣活血,佐以行水消腫。
方藥:補陽還五湯(《醫(yī)林改錯》)合五苓散(《傷寒論》)加減。藥用生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豬苓、茯苓、澤瀉、白術(shù)、桂枝。
方義分析:方中以生黃芪補脾胃之氣,助心氣以行血脈;當歸活血,祛瘀而不傷正;赤芍、川芎、紅花、桃仁活血祛瘀,地龍通經(jīng)活絡(luò)。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濕消腫,白術(shù)健脾氣運化水濕,桂枝助膀胱氣化。
加減:若氣虛明顯,短氣乏力者,加黨參,以加重補氣之力。若水腫甚,小便量少者,加車前子、五加皮以利水。
3)痰飲阻肺:
治則治法:溫化痰飲,宣肺平喘。
方藥:小青龍湯(《傷寒論》)合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加減。藥用麻黃、芍藥、細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葶藶子、大棗。
方義分析,方中麻黃、桂枝走表,宣肺平喘;細辛、干姜溫化痰飲;半夏化痰;芍藥、五味子、甘草調(diào)和諸藥,以防溫燥傷及陰津及正氣;葶藶子瀉肺行水,下氣平喘。二方共達溫化痰飲,宣肺平喘的目的。
加減:若兼有氣虛者,加用黨參、黃芪等益氣。兼有畏寒肢冷者,加用附子溫陽散寒。
4)熱痰壅肺:
治則治法:清化痰熱,宣肺行水。
方藥:麻杏石甘湯(《傷寒論》)合葦莖湯(《備急千金要方》)加減。藥用麻黃、杏仁、石膏、甘草、葦莖、薏苡仁、冬瓜仁、桃仁。
方義分析:方中麻黃宣肺,與苦寒之石膏配合使宣肺而不助熱,清肺而不留邪;杏仁降肺氣,助麻黃、石膏清肺平喘;葦莖清瀉肺熱,薏苡仁、冬瓜仁清化痰熱,桃仁活血祛熱結(jié)。甘草調(diào)和諸藥。二方合用,達清肺平喘之功。
加減:若水腫明顯者,加車前子清熱利水。若痰熱重,痰稠難咯者,加全瓜蔞、魚腥草化痰清熱。
5)氣陰兩虛:
治則治法:益氣養(yǎng)陰。
方藥:生脈飲(《內(nèi)外傷辨惑論》)合炙甘草湯(《傷寒論》)加減。藥用人參、麥冬、五味子、炙甘草、桂枝、白芍、生地、阿膠(烊化)、麻仁、大棗、生姜。
方義分析:方中以人參、炙甘草、大棗補心脾肺之氣;麥冬、五味子、白芍、生地、阿膠、麻仁甘潤滋陰,養(yǎng)心補血,潤肺生津;五昧子又可酸收斂汗益心氣;生姜、桂枝此處通陽,以復心脈運行。
加減:若失眠較重,需加安神之棗仁、合歡皮、遠志等。若盜汗明顯,應加浮小麥、胡黃連等斂陰止汗。
6)心腎陽虛:
治則治法:溫陽利水。
方藥:真武湯(《傷寒論》)合五苓散(《傷寒論》)加減。藥用炮附子、白術(shù)、白芍藥、生姜、茯苓、豬苓、澤瀉、桂枝。
方義分析:方中炮附子大辛大熱,溫腎暖土,助陽化氣;生姜既助附子之溫陽祛寒,又伍豬苓、茯苓、澤瀉溫散利濕消腫,白術(shù)健脾氣運化水濕,白芍藥養(yǎng)陰利小便,桂枝助膀胱氣化。
加減:若氣虛重者,加生曬參、黃芪補氣。若水腫重者,加北五加皮利水消腫。
7) 陽氣虛脫:
治則治法:回陽固脫。
方藥:參附龍牡湯(《婦人良方》)加減。藥用人參、炮附子、生龍骨、生牡蠣、麥冬、五味子、山萸肉、干姜。
方義分析:方中以人參大補元氣,炮附子、干姜回陽救逆,生龍骨、生牡蠣潛陽固脫,麥冬、五味子養(yǎng)陰生津,山萸肉溫補命門。
加減:若有水腫者,加北五加皮利水消腫。若神昏不醒者,加麝香、蘇合香等芳香開竅。食療 宜食清淡,富含營養(yǎng)而宜消化的食物,避免濃茶、咖啡及辛辣之品,應以粗糧、新鮮蔬菜和瘦肉為主,多吃水果。
?、冱S芪粥:
生黃芪30g,濃煎取汁,入粳米100g,待粥成加橘皮末3g,稍煮,加紅糖調(diào)勻服,每天2次,適于氣血兩虧之證。
?、谌藚⒅啵?p class="article_content_text">人參末6g,生姜5片,粳米100g, 煮粥,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