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外耳道及鼓膜;進行音叉檢查及純音聽閾測聽,以查明耳聾的性質(zhì)及程度。對兒童及不合作的成人,還可進行客觀測聽,如聲阻抗測聽、聽性腦干反應測聽及耳蝸電圖等。
怎樣采用簡單的聽力和前庭功能檢查法?
聽力和前庭功能檢查方法很多,近年來在這方面的研究和臨床工作有很大進展。然而,一般基層醫(yī)療單位,由于條件限制,目前還不可能有先進和復雜的檢查設備進行難度較大的檢查,作為患者及其家屬也就更無能為力了,所以要采用簡單的檢查手段。
聽力檢查:可用手表聲試驗。在用藥之前,用手表試驗聽力,在用藥過程中,還用同一塊手表試驗聽力。要注意放表的位置,每次均應放在同一方位,且不應將表緊貼在耳部皮膚或骨頭上端應使手表距耳廓有一定距離。這樣聽到的聲音,才是通過空氣傳導的聲音,否則就是通過骨頭傳導的聲音,不能如實地反映聽力的實際情況。在試驗中,如果發(fā)覺到用藥后較用藥前聽力下降,則應考慮耳蝸系統(tǒng)中毒的可能性。
前庭功能檢查:通過靜止站立與步態(tài)姿勢的觀察,來判斷平衡功能的頭部。靜止站立的姿勢首先選用雙足并攏站立,然后雙足前后錯位站立,最后先用單足站立,后者難度最大。若平衡功能正常,由站立能維持10秒鐘以上,若平衡功能障礙,則站立難以維持,將很快向一側傾倒、左右搖擺或前傾后仰。對步態(tài)姿勢的觀察,可采取行走試驗,即讓被檢查者閉目沿直線向前行走。正常人能做到雙足落地位于直線兩側,不正常的行走則會有明顯偏斜,行走不穩(wěn),猶如酒醉后的步履蹣跚。一般行走十步,就足以分辨行走穩(wěn)定與否。進行此項檢查前,應了解被檢查者是否有肢體缺陷,小兒麻痹后遺癥、偏癱、智力發(fā)育差的患者都不適合采用這種檢查法。做前庭功能檢查時,應讓被檢查者先睜眼站立與行走,如果表現(xiàn)出站立姿態(tài)和行走步態(tài)都較穩(wěn),或難于分辨穩(wěn)定與否,則讓病人閉目站立與行走,以進一步了解平衡情況。
應注意和神經(jīng)性耳聾鑒別。
預防傳導性耳聾:1保持外耳道清潔,防止外耳道損傷,切忌用不潔火柴棍、牙簽、發(fā)夾去挖耳,以免引起外耳道炎,局部腫脹導致聽力下降;2游泳愛好者,下水之前可用浸有凡士林膏的棉花堵塞外耳道口,防止污水進入耳道,引起感染;3感冒時,通常伴有鼻子不通氣,流鼻涕,這時切忌用力過大將鼻腔內(nèi)的鼻涕經(jīng)與中耳相通的短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應滴用麻黃素類滴鼻藥,使黏膜消腫、通氣,易于排出分泌物。擤鼻時要按住一個鼻孔輕輕擤出。4如已患有急性中耳炎,一定要馬上到醫(yī)院進行徹底治療,延誤治療將發(fā)展成慢性中耳炎,嚴重損害聽力。5若其他原因如外傷、爆破聲損傷致鼓膜穿孔,應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治愈鼓膜穿孔,防止形成慢性中耳炎,進一步損害聽力。鼓膜穿孔未愈者嚴禁游泳,要防水入耳,慎挖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