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腦檢查
一)血象
白細胞總數增高,一般在(10~20) x 109/L左右,個別可達40 x 109/L,這與大多數病毒感染不同。白細胞分類中可見中性粒細胞高達80%以上,并有核左移,2~5天后淋巴細胞可占優(yōu)勢,部分患者血象始終正常。
二)血清學檢查
1、特異性IgM抗體測定:
(1)免疫熒光技術: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測乙腦特異性IgM抗體,陽性率高,可達97%,有快速敏感的特點。
(2)捕獲法ELISA(MAC-ELISA):近年采用MAC-ELISA法檢測乙腦特異性IgM具有較強的敏感性與特異性,陽性率為74.4%,其中在病程第4天出現陽性者為93%,可用于早期診斷。
(3)ABC-ELISA:檢測乙腦特異性IgM抗體敏感,陽性率高,可達到75.3%,用于早期診斷。
2、血凝抑制試驗:
血凝抑制抗體于病程第5天出現,第2周達高峰,可維持1年以上,血凝抑制試驗的陽性率可達81.1%,高于補體結合試驗,但有時出現假陽性,是由于乙腦病毒的血凝素抗原與同屬病毒如登革熱及黃熱病病毒等有弱的交叉反應,故雙份血清效價呈4倍以上升高或單份效價達1∶80以上可作診斷依據,此法操作簡便,可應用于臨床診斷及流行病學檢查。
3、補體結合試驗:
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抗體出現時間較晚,病后2~3周才開始出現,5~6周達高峰,故不能作早期診斷,一般多用于回顧性診斷或流行病學調查。抗體維持時間約1~2年,抗體效價以雙份血清4倍以上增高為陽性,單份血清1∶2為可疑,1∶4或以上為陽性。
4、中和試驗:
中和抗體于發(fā)病后第2周出現,持續(xù)2~10年,特異性高,但方法很復雜,僅用于人群免疫水平的流行病學調查,不作臨床診斷用,近年來,中和試驗已為其他測定乙腦病毒抗體的方法所替代,很少采用。
5、其他血清學方法:
如特異性白細胞黏附抑制試驗(LAIT),蝕斑減少中和試驗(PRNT)檢查急性患者血清,其陽性率都比較高。
6、乙腦病毒抗原測定:
用McAb的反向被動血凝法測急性期血清中乙腦病毒抗原陽性率71.5%,是目前較好的快速診斷方法。
三)腦脊液檢查
1、腦脊液常規(guī)檢查:
除壓力增高外,外觀無色透明,偶呈輕微混濁,白細胞計數多數輕度增加,多在(50~500) x 106/L之間(約占80%),少數可達1000 x 106/L以上,也有極少為正常者。白細胞計數的高低與預后無關,病初2~5天以中性粒細胞為主,以后則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輕度增高,糖正常或偏高,偶有降低,氯化物正常。約有2%~4%的乙腦患者腦脊液常規(guī)和生化檢查正常。此外,在起病1~2天內腦脊液天冬氨酸轉氨酶(AST)活性常增高,對于判斷本病預后、腦組織損害有參考意義。腦脊液有變化者需10~14天才恢復正常,個別病例需1個月。
2、乙腦抗原測定:
采用反向間接血凝法(IRHT)測早期腦脊液中的抗原,陽性率為66.7%,本方法靈敏,簡便,快速,不需特殊設備。
3、特異性抗體測定:
用MAC-ELISA法測定患者腦脊液中乙腦病毒IgM及IgG抗體,并與血清中上述兩種抗體出現情況作比較,發(fā)現腦脊液中IgM抗體先于血清中出現,病程第2天就可測出,且持續(xù)時間較血清中抗體為久,可用于早期診斷。
四)病毒分離
乙腦病毒主要存在于腦組織中,疾病的初期取血液及腦脊液分離病毒,其陽性率很低,在病初早期死亡者的腦組織中可分離出乙腦病毒。
五)血氣分析
對重癥患者可作血氣分析,以便及早發(fā)現呼吸功能衰竭及酸堿代謝平衡紊亂等病理生理變化。近年來,國內對部分乙腦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測定,發(fā)現多以呼吸性酸中毒為主,其次為呼吸性堿中毒。
六)CT、MRI檢查
乙腦的CT、MRI特征性表現為雙側丘腦對稱性分布的病變。CT上病灶呈低密度,低密度部位主要見于丘腦、中腦及基底節(jié),還可見到腦水腫、伴有腦室擴大的腦萎縮等。部分患者急性早期CT可表現正常。顱腦MRI顯示全部病例均有雙側丘腦損害存在,T1加權像病灶多呈混合信號或低信號,T2加權像呈高信號或混合信號,最常見為不同寬度的低信號圍繞著高信號中心。質子密度加權像多呈高信號。除雙側丘腦受損外,大腦皮質、小腦、中腦、腦橋中央、雙側基底節(jié)、腦室周圍白質及頸髓至少還有一個部位有異常信號。
七)微生物學檢查
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液或腦脊液,采用ELISA捕捉法檢測是否含有JEV特異性IgM。本法敏感性、特異性、重復性均較好,一般4個小時內即可報告結果,可用于乙腦的快速(早期)診斷與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