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周血象
(1)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常>10×109/L。
(2)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常伴有中性粒細胞升高。
2.細菌學鑒定
(1)涂片鏡檢:取病灶分泌物涂片,經(jīng)革蘭氏染色后鏡檢,符合鏈球菌的形態(tài)特點。
(2)分泌物培養(yǎng):取病灶分泌物接種于血平板上,分別做需氧及厭氧培養(yǎng)。有助于鑒別是β-型溶血性鏈球菌或肺炎鏈球菌。
(3)血液細菌培養(yǎng):用硫酸鎂肉湯培養(yǎng)液,呈沉淀生長,且有自下而上的溶血者為β-溶血性鏈球菌
3.糖類分解試驗 能分解蕈糖者,對明確人類溶血性鏈球菌有意義。
4.菌種鑒定試驗 有助于鑒別鏈球菌的類型
(1)馬尿酸鈉水解試驗:有色三苯甲酸鐵沉淀生成者,為β—溶血性鏈球菌。
(2)牛乳美藍試驗:美藍還原為美白者為糞鏈球菌和乳鏈球菌。
B型超聲:有助于了解皮下組織侵害范圍,幫助鑒別梭菌性肌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