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癥狀診斷
一、癥狀
1、吸收不良的共同臨床表現:
(1)腹瀉(diarrhea):
常伴有腹部不適和腸鳴音活躍。腹痛多見于慢性胰腺炎、腸梗阻性病變或腸缺血者。
(2)體重減輕、乏力:
常表現為體重減輕或體重不增、倦怠、乏力。
嚴重持續(xù)的營養(yǎng)不良可表現為進行性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遲緩、甚至惡病質(dyscrasia)。
(3)水腫:
長期蛋白質吸收不良和不斷地從腸腔丟失血漿蛋白質可引起低蛋白血癥和周圍性水腫。
(4)酸堿平衡失調:
腹瀉嚴重者可出現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病程遷延者常出現營養(yǎng)不良、貧血及生長發(fā)育障礙。
(5)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
如鐵、葉酸或維生素B12 吸收不良所致的貧血,脂肪吸收不良所致的脂溶性維生素K吸收不良和低凝血酶原血癥而引起的出血傾向(hemorrhagic tendency),長期維生素D、鈣、鎂缺乏引起的手足搐搦癥(tetany),脂肪瀉患者可出現骨質疏松或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 fracture),慢性低鈣血癥可致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吸收不良患者可由于維生素A缺乏而表現為夜盲癥(nyctalopia)、皮膚粗糙及過度角化。
2、主要營養(yǎng)物質吸收不良的特殊表現:
患兒進食乳類食品后出現滲透性腹瀉,為水樣便,糞脂不增加,糞便酸臭,有泡沫,常有腹部不適、腹脹、排氣增多的表現,嚴重者出現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
二、診斷:
1.乳糖不耐受癥(lactose intolerance)
乳糖不耐受癥系雙糖酶缺乏癥之一,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癥少見,為先天性糖類代謝異常,后天性乳糖不耐受癥遠較先天性者多見,系由于腸黏膜受損使乳糖酶暫時性缺乏或活性減低而發(fā)病,引起腸黏膜損害的原因很多,如各種腸炎(已知輪狀病毒性腸炎最易引起乳糖酶缺乏),痢疾,腸寄生蟲病,胃腸道手術,免疫缺陷綜合征等,乳糖的消化吸收在小腸上部,上皮細胞刷狀緣分泌乳糖酶,水解乳糖為單糖,通過細胞的主動轉運而吸收,腸乳糖酶活性減低或缺乏時,使未吸收的乳糖停留于腸腔內,由于其滲透作用,導致水和Na ,Cl-向腸腔內運轉,直至腸內容物與細胞外液的滲透梯度達到平衡,腸腔液體量增加可促進腸蠕動,加速腸內容物通過,引起水樣便,未消化的乳糖到達末端回腸和結腸,一部分被細菌代謝為乳酸,乙酸和氫氣,這些有機酸進一步增加了腸腔的滲透壓力,促進腹瀉發(fā)生,嚴重者可有脫水,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