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動脈導管未閉檢查
一般情況下常規(guī)檢查正常,如合并肺部感染、心內膜炎則出現感染血象、血沉增快、貧血、血培養(yǎng)陽性等。
1.X線胸片
導管細小時胸片正常,有中到大量左向右分流時左室增大,左心房增大明顯,主動脈、肺動脈段突出,外周肺血管影增多,肺野充血。早產兒增粗的肺血管影較難與呼吸窘迫綜合征所致的肺實質病變及慢性肺部疾病相鑒別。
2.心電圖
導管細小時心電圖完全正常,導管直徑越大,左向右分流加大,心電圖顯示左室肥大,Ⅱ、Ⅲ、aVF、V5~6等導聯R波高聳,左胸導聯T波倒置;左房增大呈寬大P波;如有肺動脈高壓,則T波高尖,右胸導聯R波增大。早產兒患肺部疾病時,右胸導聯占優(yōu)勢。
3.超聲心動圖
二維超聲和多普勒可顯示動脈導管分流量的大小。在高位胸骨旁切面,探頭置于胸骨左緣第一、二肋間隙,逆時針稍作旋轉,即可得到導管大小及形態(tài)的清晰圖像。其他先天性心臟病,如肺動脈閉鎖、大動脈轉位等伴發(fā)的動脈導管未閉可通過胸骨上矢狀切面得到理想的顯示。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可反映左心室容量負荷。M型超聲左心房與主動脈根部內徑比值超過1.3表示有較大的左向右的分流。彩色多普勒可快速顯示細小的左向右分流,尤其適于檢測手術后或經導管介入治療后有無殘余分流。連續(xù)多普勒超聲適于估測穿過導管的射流速度,并可以此估測體循環(huán)與肺循環(huán)之間的壓力差。已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后可用此方法估測肺動脈壓力。
4.心導管
現今的心導管術主要是用于動脈導管未閉封堵治療而不是以診斷為目的。心導管檢測肺動脈干氧飽和度升高表示動脈導管水平由左向右分流。但這一指標并不特異,主肺動脈窗、雙動脈下室缺亦有相似結果。中到大型動脈導管未閉者肺動脈壓升高。因體循環(huán)舒張壓下降,收縮壓增加,導致體循環(huán)脈壓增寬。
降主動脈造影可顯示動脈導管解剖學形態(tài)。側位造影可顯示動脈導管的走向和形態(tài),左前斜位可減小動脈導管與降主動脈的重疊影。多數情況下主動脈端壺腹部較寬,越近肺動脈端直徑越細。無節(jié)段性狹窄的管樣動脈導管較少見。心導管造影前及造影中均不可將導管穿過動脈導管,由此造成的動脈導管痙攣會影響對其大小的判斷,從而影響填塞裝置大小的選擇。
5.CT和MRI
CT和MRI能較好地顯示和診斷動脈導管未閉。動脈導管未閉的MRI檢查在橫斷位自旋回波T1W圖像上表現為連接于降主動脈上端和左肺動脈起始部之間的低信號流空血管影。在梯度回波電影序列上此處可見異常血流影。造影增強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對動脈導管未閉診斷效果最好,多角度的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可從矢狀位、左前斜位和橫斷位等多個角度顯示動脈導管未閉的直接征象,對判斷動脈導管未閉的類型和大小都很有幫助。CT診斷動脈導管未閉主要依靠在增強掃描橫斷位圖像上見到連接于降主動脈上端和左肺動脈起始部之間高密度血管影。CT和MRI不僅能較好地顯示動脈導管未閉的直接征象,對于其他伴隨畸形如主動脈縮窄等也能較好地顯示或排除。
動脈導管未閉的CT和MRI檢查還可清楚地顯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增大、肺動脈擴張、升主動脈擴張等對動脈導管未閉診斷有幫助的間接征象。
6.心血管造影
動脈導管未閉的心血管造影檢查可用右心造影導管經右心途徑由未閉動脈導管插到降主動脈,在動脈導管開口以下1.0~1.5cm處進行造影。導管選擇NIH等右心造影導管,通過觀察造影劑向肺動脈分流可顯示動脈導管大小及形狀,另外造影劑可反流至動脈導管開口以上的主動脈弓,可排除主動脈縮窄及主動脈弓病變。也可應用球囊造影導管由右心途徑插至降主動脈,當造影時先擴張球囊暫時阻斷降主動脈血流,造影劑可向上反流經動脈導管至肺動脈及上行顯示主動脈弓,尤其適合于新生兒及小嬰兒病例。也可將右心導管入動脈導管操縱導管達主動脈進行造影,此法操作較復雜。
動脈導管未閉心血管造影也可經左心途徑造影,經股動脈插管至左心室、升主動脈、主動脈峽部或近動脈導管開口處進行造影,多應用于細小動脈導管未閉或室間隔缺損伴動脈導管未閉。導管選用Pigtail導管,造影劑用歐米帕克350,1~1.5ml/kg。通過觀察造影劑向肺動脈分流可顯示動脈導管大小及形狀,并可顯示或排除主動脈縮窄及主動脈弓病變。若做左心室造影還可顯示或排除室間隔缺損。
動脈導管未閉心血管造影投照體位可用左側位,左前斜位或長軸斜位,其中以左側位對未閉動脈導管的直接征象顯示相對最好,最方便觀察與測量未閉動脈導管的形態(tài)和大小,左側位投照也比較方便測量動脈導管與降主動脈夾角,以判斷是否為垂直型動脈導管未閉。某些特殊的動脈導管未閉則需采用其他投照體位,如右位主動脈弓時,動脈導管常連接于左鎖骨下動脈起始部與左肺動脈起始部之間,需采用正位或坐觀位升主動脈造影方能顯示未閉動脈導管的直接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