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生了疾病或者是身體虛弱需要調(diào)理,基本都會(huì)選擇用中藥,中藥也一直是很多人都信賴的一種治療方法。但是中藥里面的藥材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這樣就會(huì)導(dǎo)致選擇這種藥材的時(shí)候不知道這種藥材的藥性而覺得煩惱,那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中藥的其中一種法半夏的藥性吧。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用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默。
【宜忌】一切血證及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者忌服。
【選方】①治濕痰,咳嗽脈緩,面黃,肢體沉重,嗜臥不收,腹脹而食不消化:南星、半夏(俱湯洗)各一兩,白術(shù)一兩半。上為細(xì)末,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湯下。(《紊問病機(jī)保命集》)
②治濕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丹溪心法》)
③治痰飲咳嗽:大半夏一斤,湯泡七次,曬干,為細(xì)末,用生絹袋盛貯,于磁盆內(nèi)用凈水洗,出去粗柤,將洗出半夏末,就于盆內(nèi)日曬夜露,每日換新水,七日七夜了,澄去水,曬干,每半夏粉一兩,入飛過細(xì)朱砂末一錢,用生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淡生姜湯下,食后服。(《袖珍方》辰砂半夏丸)
④治心下有支飲(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湯)
⑤治肺胃虛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積,嘔逆惡心,涎唾稠粘,或積吐,粥藥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傷寒時(shí)氣,欲吐不吐,欲嘔不嘔,昏瞶悶亂,或飲酒過多,中寒停飲,喉中涎聲,干噦不止:陳皮(去白)、半夏(煮)各七兩。上二件,銼為粗散,每服三錢,生姜十片,水二盞,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局方》橘皮半夏湯)
⑥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芩三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⑦治胃反嘔吐者: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參三兩,白蜜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湯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二升半,溫服一升,余分再服。(《金匱要略》大半夏湯)
⑧治妊娠嘔吐不止:干姜、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為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金匱要略》干姜人參半夏丸)
⑨治小兒痰熱,咳嗽驚悸:半夏、南星等分,為末,牛膽汁,入膽內(nèi)和,懸風(fēng)處待干,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五丸,姜湯下。(《摘元方》)
⑩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桂、半夏等分。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補(bǔ)缺肘后方》)
半夏的作用:
中藥半夏的性味與歸經(jīng) 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 中藥半夏的功效
燥濕化痰,止咳,降逆止嘔,...
煎服,3~10g;外用適量.內(nèi)服一般宜制過用.姜半夏長于降逆止嘔;法半夏溫燥化痰作用強(qiáng),長于燥濕和...
1. 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濕,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濕痰的要藥,適用于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癥,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yīng)用。因其性溫,故又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fēng)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致風(fēng)痰,宜與天南星
等同用。
2. 用于胸脘痞悶,胸痹,結(jié)胸等癥。
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濕,故可用于痰內(nèi)阻、胸脘痞悶病癥,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jié),有可配黃芩、黃連、干姜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jié)除痞的功效(如半夏瀉心湯)。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jié)胸癥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3. 用于癭瘤瘰歷、瘡瘍腫痛、梅核氣等癥。
半夏又能化痰散結(jié),可用以治療痰濕結(jié)聚所致的癭瘤、瘰歷痰核、陰疽腫痛,或痰氣互結(jié)的梅核氣等病癥。用治癭瘤瘰歷痰核,可與海藻、黃獨(dú)、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調(diào)醋外敷,有散結(jié)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樸、紫蘇等同用。
以上就是為大家?guī)淼年P(guān)于法半夏的藥性的相關(guān)文章了,看了以上文章之后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法半夏的藥用價(jià)值都有哪些了,這樣在選擇這種藥材的時(shí)候也能對(duì)他有一個(gè)很好的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