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湯的功效與作用

作者:養(yǎng)生小編  時(shí)間:2014-12-25 10:37:13  來源: 大眾養(yǎng)生網(wǎng)

赤茯苓湯已經(jīng)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赤茯苓湯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詳細(xì),那么赤茯苓湯到底該什么情況下吃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 木通(去節(jié))赤茯苓(去皮)檳榔 生地黃(洗)黃芩 赤芍藥 甘草(炙)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清心利尿。主小腸實(shí)熱,面赤多汗,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處方】 赤茯苓4兩,甘草(生)1兩,木香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口干,溺赤,腹?jié)M心痛。由熱留于手少陰之經(jīng),其氣厥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 《全生指迷方》卷二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兩,木通(銼)1兩,升麻3分,羚羊角(鎊)3分,前胡(去蘆頭)3分,馬藺根(銼)1兩,桑根白皮(銼)1兩,大黃(銼,炒)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喉痹腫塞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入芒消1錢匕,食后分溫2服,晚再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四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2兩,人參2兩,桔梗(去蘆頭,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芍藥半兩,檳榔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暴怒氣逆,胸中不便,甚則嘔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各家論述】 《古方選注》:用赤茯苓、橘紅、生姜利肺經(jīng)血分之郁;用麥冬、桔梗清肺經(jīng)氣分之郁;人參固肺經(jīng)之正氣,使之下續(xù)真陰;白芍約肝經(jīng)厥逆之氣;使以檳榔,導(dǎo)引至高之氣下行;元素曰:檳榔之性下行,如鐵石之沉重,能墜諸藥至于下極,方義清肺之郁而墜其逆,其厥自平。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一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為《圣惠》卷四十七“藿香散”之異名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半夏(湯浸7遍,切,焙)2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人參1兩,白術(shù)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飲水過多,心下悸動(dòng)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取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3分,人參3分,半夏(湯浸洗7遍去滑,焙)3分,柴胡(去苗)3分,前胡(去蘆頭)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分,甘草(微炙)1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心痹,胸中滿塞,心中微痛,煩悶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5片,大棗2個(gè)(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熱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十九

【處方】 赤茯苓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半兩,白術(shù)3分,前胡3分(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檳榔3分,厚樸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消渴,飲水太過,胃氣不和,腹脹,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gè),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七九

【摘錄】 《活人書》卷十八。為《圣惠》卷十一“茯苓散”之異名

【別名】 茯苓湯

【處方】 赤茯苓2兩,柴胡2兩(去苗),黃芩1兩,龍骨2兩,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牡蠣1兩(焙為粉),桂心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1兩(湯浸7遍去滑),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九日,下之后,胸膈煩滿,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zhuǎn)。

【用法用量】 茯苓湯(《普濟(jì)方》卷一三一)。

【摘錄】 《圣惠》卷九

【處方】 赤茯苓、豬苓、葵子、枳實(shí)、瞿麥、木通、黃芩、車前子、滑石、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 膀胱實(shí)熱,腹脹,小便不通,口苦舌干,咽腫不利。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食前服。

【摘錄】 《玉機(jī)微義》卷九

【摘錄】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為《圣惠》卷八十四“赤茯苓散”之異名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兩,防己1兩,檳榔(煨,銼)1兩,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1兩,桑根白皮(銼)1兩,木通(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干)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炒)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遍身浮腫,心腹氣脹,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以大小便利為度。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

【處方】 赤茯苓5錢,桂心5錢,陳皮(炒)5錢,大腹皮5錢,甘草1分,高良姜1兩,吳茱萸3分。

【功能主治】 息積,脅下氣逆,滿悶。

【用法用量】 每用3錢,水煎服。

【摘錄】 《醫(yī)學(xué)金針》卷三

【處方】 赤茯苓(去皮)1兩,半夏(炮)1兩,茯神(去木)1兩,陳皮1兩,麥子1兩,沉香半兩,甘草半兩,檳榔半兩。

【制法】 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 停飲于胃,怔忡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5片,煎7分,空心服。

【摘錄】 《朱氏集驗(yàn)方》卷五

【處方】 木通(去節(jié))、赤茯苓(去皮)、檳榔、生地黃(洗)、黃芩、赤芍藥、甘草(炙)、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 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 小腸實(shí)熱,面赤多汗,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濟(jì)生》卷四

【處方】 陳皮1兩,甘草1兩,人參2兩,半夏半兩,白術(shù)半兩,川芎半兩,赤茯苓半兩。

【功能主治】 汗下后,胸膈滿悶。

【用法用量】 每用5錢,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錄】 《傷寒標(biāo)本》卷下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分,凝水石(研)1分,龍齒(研)半兩,石膏(碎)1兩,麥門冬(去心,焙)3分,升麻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驚熱,神氣不安,手足掣縮。

【用法用量】 1-2歲兒,每服半錢匕,水3分,竹瀝3分,同煎至3分,去滓溫服,早晨、晚后各1次。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九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兩,前胡(去蘆頭)1兩,白術(shù)1兩,紫蘇1兩,半夏(湯洗7遍)半兩,大腹皮(銼)半兩,人參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妊娠痰飲不除,胸脅支滿,嘔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煎取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六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為《圣惠》卷七十五“赤茯苓散”之異名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大腹(銼)半兩,高良姜1兩,吳茱萸(湯洗7遍,焙干,麩炒)3分,訶梨勒(煨,去核)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息積,脅下氣逆,滿悶妨脹。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服,日晚再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兩,大腹子(銼)1兩,五味子1兩,桑根白皮(銼)1兩,紫蘇莖葉(銼)1兩,人參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消腫病,進(jìn)飲食。主喘嗽。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2個(gè),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六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桔梗(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白術(shù)半兩,鱉甲(去裙襕,醋炙)2兩,桂(去粗皮)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肝勞虛寒,脅痛脹滿,氣悶?zāi)炕?,不思飲食?/p>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3分,人參3分,前胡(去蘆頭)3分,桂(去粗皮)3分,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半兩,柴胡(去苗)半兩,甘草(炙,銼)1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胸脅短氣,妨悶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大棗2個(gè)(擘破),生姜5片,煎取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七

【處方】 赤茯苓1兩(去黑皮),柴胡1兩(去苗),枳殼1兩(去瓤,麩炒),白術(shù)1兩,檳榔(銼)1兩,人參半兩,旋覆花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3分,半夏(湯浸7遍去滑)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膈間留飲,嘔逆頭眩,短氣多渴。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之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枳殼(去瓤,麩炒)1兩,栝樓實(shí)(去皮)1枚,桂(去粗皮)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胸痹連心氣悶,喉中塞滿。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如人行5-6里再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一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石膏1兩,犀角屑1兩,升麻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木香1兩半。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腳氣沖心,煩悶膝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加竹瀝半小盞,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為《圣惠》卷五十三“赤茯苓散”之異名

【別名】 羚羊角湯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2兩,羚羊角(鎊)2兩,遠(yuǎn)志(去心)半兩,大黃(銼,麩炒)半兩,甘草(炙,銼)1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陽氣厥逆,多怒而狂,頸脈復(fù)動(dòng)。

【用法用量】 羚羊角湯(《宣明論》卷二)。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七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三。為《圣惠》卷四“赤茯苓散”之異名

【處方】 赤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胸痹壅悶,閉塞短氣。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見《普濟(jì)方》卷一八七

總得來說赤茯苓湯就是一種對(duì)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yīng)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yàn)椴捎玫氖羌兲烊坏闹兴幉闹瞥?,副作用很小,是一個(gè)很好的選擇。

  • 男科醫(yī)院
  • 婦科醫(yī)院
  • 皮膚科醫(yī)院

猜你喜歡


相關(guān)問答


養(yǎng)生食療

藥企品牌推薦

查看更多>>



一周熱門


熱點(diǎn)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


微信掃一掃